专题聚焦
我校广泛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7)
时间:2020-10-09 来源:地大新闻网 作者: 点击:

环境学院各系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

水文系:

近日,环境学院水文系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孙自永副院长、系主任万军伟教授及16名水文系教师参加本次研讨会。

与会教师们就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开展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当根据办学历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一思想认识,依托各学科优势,建设以水循环、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核心,由大气科学、地质学、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学多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方向,并努力提升综合学科的国际特色和影响力。

此外,老师们针对学科建设核心、公共平台及实验仪器的共享、大类招生的推进等学院发展的相关问题,踊跃出谋划策。大家提出,以人才为核心,整合优化教学团队,加强学术交流,凝练学科方向,突显学科特色;大型仪器应每年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实现专业仪器专人维护管理,并进一步加强开放共享,避免公共仪器“私有化”;建议开设覆盖水、土、气、生的地球科学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的大类平台课,积极引进拥有跨学科背景的优秀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各学科专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凝聚力。 (通讯员左麦枝)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根据学校关于“提升治理能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工作安排,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于近日召开了办学思想大讨论线上专题会议。环境学院院长马腾参与本次讨论。

支部书记崔艳萍介绍了学校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基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建设情况,提出了办学思想大讨论的问题指引。

在交流讨论中,与会教师们围绕办学思想和学科专业建设,从学生、教学、专业、学科、平台等诸多方面找问题、想办法、明思路,现场发言踊跃、讨论热烈。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是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之一,承担了环境工程一流专业的建设工作。与会教师们提出,学生生源的质量、教学团队的建设、核心课程小组的确定、学生学术氛围的培养、科研平台的团队构建和环境学科的建设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大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讨论。同时,关于学院公共平台和仪器的管理、使用,与会教师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马腾对大家提出的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特别指出,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环境学科科研平台后期整合以及团队的规划和发展,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他希望大家能够以这次讨论为契机,提升团队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环境学科一流专业的发展。 (通讯员左麦枝)

生物系:

根据学校“提升治理能力,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研究型大学建设”为主题的办学思想大讨论工作安排,日前,环境学院生物系全体教师召开办学思想大讨论线上线下座谈会。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素矿、副院长谢先军参加会议。党支部书记杨晓菁主持会议。

生物系主任顾延生教授总结了生物系近5年取得的工作进展,并剖析当前学科建设与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强调生物学办学、办好生物学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办学生物学的信心决心。

随后,与会教师踊跃发言,为学科发展建言献策。与会教师聚焦生物学学科发展规模、资源投入、平台建设、本科生源、教学实验条件,从学科专业定位、学科交叉融合、本科生培养方案、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谢先军针对生物系办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期望。

会上,李素矿肯定了生物系老师们的努力付出,尤其是在重点科学研究项目、推动“美丽中国”课程思政——《生态学概论》全校通识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建设、参与中加班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创建等方面做出的成绩。他希望,生物系要统一思想、凝神聚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找准弱项短板、深刻剖析原因,积极主动作为,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困境,遵循学校强特色、入主流、谋跨越的学科建设理念,创新学科专业建设,推动水土气生环学科群一体化育人,努力培养新时代红专能优生态环保铁军。

此次会议对于生物系内部统一思想和认识,认清自身发展问题,增强凝聚力,促进生物学科高质量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姜舟 杨晓菁)

大气科学系: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大气学科的蓬勃发展,环境学院大气科学系近日在线组织召开了办学思想大讨论。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素矿和大气科学系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系主任李双林教授主持。

支部书记孔少飞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办学思想大讨论的背景、任务和意义,对工作重点进行了说明。李双林回顾了大气科学系上学期在“一级学科硕士点专项评估”“研究生招生”“首届本科生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提出下一阶段在课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后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并就目前本科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梳理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相关度建设4个课程小组;课程小组采取集中备课、相互听课等方式,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效果;从现有课程中遴选1-2门,按照省部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水准,进行重点建设;按照省部级(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要求,组建1-2个教学团队;每年选送2-3名青年教师,赴国家级精品课程高校进修、学习授课技巧等。

随后,教师们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这一议题踊跃发言。张仲石教授就大气科学菁英班近几届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覃军副教授和任国玉教授先后就我校大气科学专业办学特色、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与国内一流专业高校进行了对比分析;余欢教授分析了课程难度与教学效果的可能联系;其他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本次研讨,大气科学系教师们对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内在规律性,以及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

李素矿充分肯定了大气科学系卓有成效的工作和老师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感谢大气科学系和老师们为学院水土气生环学科生态系统建设发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创建等做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大气科学系认真及时总结第一届本科人才培养形成的典型经验、特色做法,查找存在弱项短板,剖析问题原因根源,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再提升再优化,并提出了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径新举措新办法。这是办学思想大讨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追求卓越办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他强调,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大气科学办学要以本为本,切实用好局校合作这个重要平台和重要资源,邀请合作共建单位的专家积极参与到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科教协同育人。他希望大家要按照办学思想大讨论部署要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神聚气,践行“入主流、强特色、谋跨越”的理念,深度谋划高质量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大气科学再上新台阶。

此次会议对于凝聚环境学院大气系教师精气神和大气学科发展共识,对标先进弥补差距,促进大气学科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讯员李健颖)

教务处举行办学思想大讨论

日前,教务处召开办学思想大讨论调研讨论会,总结分享前阶段的调研结果、学习心得,对标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明确下一步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具体任务和方向。副校长王华、教务处和李四光学院全体成员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周建伟主持会议。

周建伟回顾了暑期教务处的重点工作开展与进展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办学思想大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各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围绕办学思想大讨论开展的学习、调研、总结及思考。通过研讨,与会人员基本达成主抓顶层设计、弘扬地大实践教学特色、打造品牌通识教育的办学主体共识。

周建伟表示,要学会解决问题,关注与应对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基层教学体系能力培养,思考人才培养模式。

王华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对全体教师及教务人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对各相关处室和各教学单位通力合作,保证在线教学和暑期实习实践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所做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本科教学具有基础性、战略性、高端性,要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总结和宣传,营造尊重教学的氛围;要让本科教学发挥其关键核心作用,积极推动本科教学高端化、基础化、前沿化,充分调动老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夯实学风考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进一步开展积极有效的校内校外沟通调研,学习兄弟高校的优秀工作经验,发现亮点,集成创新。 (通讯员张霞)

国际合作处召开办学思想大讨论

10月2日,国际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召开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围绕办学思想大讨论的工作要求,就如何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内涵发展和趋同管理等进行深入讨论。

国际合作处处长甘义群介绍了处(院)前期开展的理论学习、外部调研和内部研讨等工作情况,梳理了国际学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明确指出,此次研讨会的重点在于,围绕来华留学工作“内涵发展,提质增效”这一主题,针对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困境,群策群力,共谋学校国际学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计。

副校长刘勇胜强调,研讨会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难题,统一思想认识,重点围绕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提出,全体人员要直面问题、深入调研,在学习借鉴基础上,充分挖掘我校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优势。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许峰指出,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仍存在国际教育学院与培养单位权责不清、培养单位积极性未有效激发等问题。为此,需要主动深入相关学院宣传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等工作,力争积极稳妥、分步推进实现国际学生趋同管理。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立军认为,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的艰巨性是国际教育学院的历史性问题,大规模改革不适合学校发展目标。因此,以在部分学院试点的方式,逐步推动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是较为现实可行的办法。

国际合作处副处长范铭认为,如何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做好国际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规划,是国际学生趋同管理的关键问题。同时,增强国际学生的融入感、提升学院参与的积极性,也是重中之重。

与会人员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以及工作实际依次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但存在的制约瓶颈较多,宜稳妥有序推进。要将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学校发展相结合,制定适合我校的国际学生培养目标。

副校长刘勇胜总结讲话。他指出,国际学生教育要紧扣国家战略、立足培养目标、突出特色优势、注重内涵发展,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学校发展和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为实现国际学生趋同管理的工作目标,一要提高站位,理顺思维,针对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思考,明确“问题是什么,方案是什么,该如何做”。二要加强调研,结合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思维,寻求最适合我校的方式方法。三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做好顶层设计和工作规划,逐步推进国际学生趋同管理工作。 (通讯员吴丹 王诲)

三峡中心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

近日,三峡中心在秭归基地实验楼召开办学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三峡中心班子成员、各分室负责人和全体科研人员参与讨论。

野外试验场主任熊承仁、实验中心主任刘清秉、数据中心主任刘军旗和办公室主任龚松林,围绕“野外试验场运行” “实验室建设” “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 “人才工作与科研管理”等相关主题,分别作了汇报发言。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研究型大学建设治理改革的五个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积极为学校和三峡中心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要聚焦科研竞争力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消除制约学校和中心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强规范化管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三峡中心常务副主任苏爱军在总结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要严格管理,用制度管人,要有纪律约束、制度约束;二是三峡中心的研究生教育要体现自身特色,体现工科特色;三是仪器设备和地质灾害大数据要发挥作用,实现自我造血;四是要发挥产学研优势,不断提升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水平,积极推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申报;五是要重点扶持项目和科研团队发展,从经费、人员调配给予支持。 (三峡中心供稿)

版权所有: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