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聚焦2025年学校两代会 | 听听代表怎么说①
时间:2025-04-01 来源: 作者: 点击:

3月28日-4月3日,我校召开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第十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心系学校发展,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发扬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01

海洋学院 董友扣

在学校加快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知名高校的征程中,海洋学科作为支撑学科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强化海洋学科引领

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当前,深海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深海装备研发等领域成为各国争夺的前沿阵地,建议立足学科优势,成立“南海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整合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工程等多学科力量,聚焦深海关键技术攻关,积极申报国家海洋重大专项,助力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海洋+”交叉学科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海洋学、蓝色碳汇与碳中和等新兴方向,联合计算机学院、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等多学科联合共建海洋大数据平台,推动海洋学科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与海南自贸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沿海地区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中远集团、中海油等龙头企业,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构建海洋特色育人体系

建议开设“向海而行”系列思政课程,将南海科考、蛟龙号深潜等重大工程案例融入课程教学;推动本科生参与“海上移动课堂”,依托科考船开展现场教学,与三亚深海所、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共建联合培养基地;设立“海洋科创基金”,支持学生开展红树林修复、珊瑚礁保护等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锤炼本领。

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的改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们呼吁增设海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深海实操训练;建设校内海洋生物标本馆,为科研与科普融合提供支持。

总之,向海而兴是国家战略所需,更是地大使命所系。让我们锚定方向、乘风破浪,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共铸地大新的蓝色辉煌!

02

环境学院 杜尧

科研平台作为高校科技力量的核心支撑,不仅是科研人员开展各类科研活动的关键载体,更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我校的科研平台有着丰富的类别,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等,其管理涉及科学技术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以及湖北省等部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在资源整合、团队结构、空间布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同时,当前各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也要求高校科研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就促使我校亟待对科研平台进行优化与提升。

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应以提升研究效率为目标,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设备配置和人员安排,提升研究效率。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科研平台优势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多要素、多目标的科技创新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首先,科研团队结构的优化是关键。我们应引入跨学科的人才和团队,构建“科研团队—科研平台”的新型关系。团队成员不仅来自不同学科,而且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能力。这种团队结构有助于知识的交流与融合,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提供了全面视角。物理空间的布局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应科学规划科研平台的物理空间,创造一个促进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对于开放共享空间的设计,我们应遵循功能分区明确的原则,采用灵活的配置,方便根据不同的交流需求进行调整。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来优化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时掌握设备的使用状态,通过实时资源调度,确保科研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除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外,我们还应注重外部合作网络的构建。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平台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我校积极寻求与大型研发机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或创新联合体。合作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联合研发、人才交换、共同申请项目等。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平台优化的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包括专利申请、技术转移、产品孵化等环节,确保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还应注重与行业的紧密联系,通过定期举办行业论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及时了解行业需求,调整科研方向,增强科研成果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03

经济管理学院 杨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需要在专硕教育中紧密结合行业实践需要,“入主流、强特色”。然而,目前专硕教育中存在产教融合不完善、特色课程不鲜明、主流课程不知名的问题。我校会计专硕每年招收全日制学生30人左右,非全日制学生70人左右,招生规模在武汉市211高校中仅次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目前,会计专硕教学正在推动实践导向下的教学改革,并已取得初步成效。在2024年全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在湖北省MPAcc案例大赛中取得一等奖。为提高专硕教育质量,特提出以下建议:

(1)与行业实践基地合作,完善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行业导师指导→行业基地实习→行业案例撰写的闭环培养方式;

(2)主流课程方面,将2-3门经管类专硕课程打通,将一部分课时与校外名家合作,共同打造精品课程;

(3)特色课程方面,设立“行业名师讲堂”,邀请地矿资源类行业名家开展短期集中授课;

(4)教学质量监督方面,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教学督导组成员;

(5)经费保障方面,通过与行业实践基地合作促捐赠、专硕学费提成保教学质量经费等方面,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