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2024-11-10 09:00:00
见习记者 王国辉 记者 管光前 临安微融圈 李闯
11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地质大学200余位校友齐聚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以“加速卫星应用,引擎低空经济”为主题的中国地质大学校友第二届“青山湖”论坛在青山湖科技城成功举办,全国首个覆盖高、中、低轨卫星应用的“长三角卫星应用产业创新联盟”宣布成立并落地浙江中地大科技园。
卫星上天 产业落地
论坛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王力哲教授团队向论坛报告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一号”卫星研制成果。“地质一号”卫星是国内首颗面向地质应用的高光谱对地观测智能小卫星,标志着地质遥感探测、分析和解译实现从泛化到集中、从常规到智能的转变。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志忠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地球体检计划”卫星遥感规模化应用最新进展。该计划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站点等多种监测手段,基于数据挖掘、数据融合、数据协同和数据同化等关键技术,形成一整套“天-空-地”一体化的光谱探测装备和数据处理系统,构建对中国和全球重点区域监测体系。目前该计划已在云南临沧矿山开采监测、云南红河稀土勘查、陕西安康水质反演等场景中应用。
湖南北斗微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忠博士介绍了公司自研的基于北斗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安全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工程安全监测、交通安全监测、城市安全运营、精准农林服务、智慧旅游服务等场景。业务落地全国16个省和直辖市,近两年更是走出国门,服务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胡楚丽教授、浙江省测科院基础测绘中心时空大数据所所长倪慧珠先后分享了“基于卫星互联网的数字底座”和“时空数据对低空经济的赋能作用和广泛场景”。中地伏羲(杭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龙、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阮建敏分别展示了基于卫星互联网的“无人机+”行业解决方案。
据悉,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经超过900颗,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卫星上天,通信、导航、遥感各类应用越来越快地渗透到更多行业和场景中,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蓬勃发展,已有井喷之势。
中国版“星链”来了
尽管我国卫星数量位居第二,但世界第一的美国卫星数量超过7000颗,这个跨数量级的差距只是因为一家名为空间探索(SpaceX)公司。该公司在2014年就提出了“星链”计划,目前已发射6600余颗低轨卫星,总体发射计划更是高达4.5万颗。而低轨空间理论容纳卫星数量最多才6万颗,空间竞争刻不容缓。
上个月15日,我国“千帆星座”第二批组网卫星再次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在轨卫星数量增至36颗。
发射和运营“千帆星座”的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晓奇在论坛上报告了“千帆星座”发射情况,并对我国卫星互联网未来十年的快速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如果说卫星产业规模万亿的话,带动的低空经济和地面应用市场规模是天基侧的10倍,甚至百倍。
庄博士介绍说,低轨卫星互联网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是未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基础设施,带来万亿投资新机遇,呼吁社会各界抢抓新机遇,加快形成数字新质生产力。
据介绍,卫星按照轨道高度可以分为三大类,低轨道卫星距离地面200至2000公里,中轨道卫星高度在20000至36000公里之间,高轨道卫星主要指同步卫星,轨道高度约为36000公里,与地球自转同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离地近、成本低、功耗低、覆盖广、时延低等优势,在对时效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相关场景中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下一代通信、低空网、车联网、物联网、数字城市、遥感检测等应用场景中意义重大。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年初完成67亿元A轮融资,创下我国卫星企业单轮融资额历史纪录。“千帆星座”计划未来三年完成第一个阶段总计1296颗星发射任务,规划至2030年底,打造超过1万颗的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网。中国版“星链”呼啸而来。
青山湖发力数字新质生产力
从首届到第二届,青山湖论坛的规模渐次扩大,成果亦愈加丰硕。今年论坛上,中地伏羲(杭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地大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卫星应用企业和项目与浙江中地大科技园签约,入驻青山湖科技城。
中地伏羲(杭州)低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新龙告诉记者,选择落地青山湖科技城,是因为学校的产业园在这里,同时浙江中地大科技园拥有国内领先的“千帆星座”平台资源,可以更便捷地落实区域政策、人才和市场资源等。更重要的是园区拥有学校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资源,有利于形成卫星应用企业核心竞争力。
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庆九教授表示,入驻青山湖科技城后,有学校科技园的服务和区域科技政策支持,企业可以快速进入市场,发挥企业深厚技术积累,1到2年内就可完成上千万的业务收入。
浙江中地大科技园总经理李闯告诉记者,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仍处于技术应用的初期阶段,作为“长三角卫星应用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单位,就是要组织联盟各单位协同创新,破解应用迫切需要的安全、智能和成本等共性难题,激活规模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学校坚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布局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在自然资源调查技术创新、地质智能装备研发、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地理信息智能处理以及国土空间优化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领域都与卫星应用和低空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期待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携起手来,抢抓卫星应用和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机遇,联合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黄蓉萍
审核:陶钰 孙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