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女,1953年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地数码集团联合创始人、新中地教育创始人。长期致力于我国GIS教育、科研、生产及成果转化工作,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参与编写了《GIS开发大变革》、《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套教材。获得中国经济女性年度创新人物、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地理信息产业杰出女企业家、武汉市优秀软件企业家等多项荣誉,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当春风从东南沿海,越过南岭山脉,吹到了长江之畔、汉水之滨,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也揭开了一段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从“跟跑”向“领跑”华丽转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在这里相遇,一个心无旁骛、潜心科研的科学家,一个实业为基、产业报国的企业家,他们联袂演绎了近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用青丝换华发,绘制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画卷。
谈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地数码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从中国第一套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MapCAD到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MapGIS,从全球首款云特性GIS软件平台MapGIS 10到创新地理信息产业共享经济生态平台。几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进程,中地数码见证并书写着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从“0”到“1”、从“1”到“N”的蝶变,三十余年的岁月,这家企业始终屹立潮头!这其中的密码是什么?我们从中地数码创始人刘永教授这里寻找答案……
文化和精神也可以作为一种基因,代代相传。
回眸百年,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大地军阀混战,内忧外患,时局动荡不安。蔡元培先生主政的北大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一方净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这里走出,追求真理、燃烧理想,为救国救民奔走。
“那个年代,祖父从北大毕业,不愿在旧中国的官场上追逐名利,而是回到了家乡湖北,投身到了教育事业,在中学当校长。”谈起家族旧事,刘永教授对祖父充满了敬仰,也许是受祖父教育救国故事的启蒙,冥冥中推动着她与教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历史的时针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在时代的背景下,正是热血青年的父亲,不惜与家庭划清界限,投身革命、参与到新中国建设中。“我的父亲一生都在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快退休时才如愿。”回想过往,父亲的拳拳报国热情深深感染着刘永,“听党的话,跟着党的旗帜走,努力工作,不要太看重钱,做人要正直、勤奋……”往日一幕幕如在眼前,父亲的谆谆教诲仍言犹在耳。
父亲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管理工作,受国家财政部委派至全国各地进行财务大检查,有着丰富的财务与管理经验。“他给我普及财务知识,告诫我一定不要被金钱遮住眼睛。”在后来的创业路中,父亲也给了刘永很多的帮助指导,从另一个角度表达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多年来,刘永教授办企业一直遵纪守法,创造的所有价值都留在公司,便有了今天中地数码的 “家底”。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一个企业家出门还经常坐公交车,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刘永教授就是这样勤俭,而勤俭的品质来源于母亲对她的言传身教。“母亲原本是大家闺秀,家境优渥,解放后自食其力,勤劳节俭了一辈子。”每每想起母亲的故事,刘永都心酸不已,一分钱恨不得掰开两半花的母亲,仅靠工资收入,积攒了一辈子,到去世时竟留下了数十万的存款。
“我很多地方都太像太像她了。”回想起母亲,刘永教授讲道,她总是把别人的事情看得很重很重,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很轻很轻,从来没想过怎么让自己过得好,所有的苦楚都自己承受。“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扎扎实实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女性的典型代表,给女儿留下的处世良言,成为刘永的人生信条。
对社会有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刘永教授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双胞胎儿子吴冰、吴洁的。在美国留学时大洋彼岸的吴冰,一封邮件远隔万里重洋感动了刘永,“妈妈一天到晚说要实现社会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现在我一天到晚就想早日归国,怎么为母校、为家乡做贡献,为国家做点什么……”身在异邦,心怀祖国,看到报国的种子在儿子心中发芽,刘永欣慰不已。后来,也正是吴冰、吴洁兄弟这种有理想、有激情、想做实事的情怀打动了投资人,成就了石墨文档。
“曾为知青的我,没想到在GIS的道路上走到现在。”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刘永教授感慨万千。小学时赶上实验班跳了一级,阴差阳错成了中学“老三届”里年纪最小的一个,1968年成为第一批下乡知青,当了农民,1970年第一批回城,从800名新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早期的女驾驶员。那时不只汽车数量稀少,司机更是抢手的人才,不但能够拿到很高的工资,而且十分受人尊重。“当司机的经历让我一辈子受益。”那年月走南闯北,开封、洛阳、郑州、孝感、赤壁、咸宁……每个地名都是她年轻岁月的一段记忆。然而,祖父、伯父、姑妈、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能在各自领域做更大的贡献,书香世家的传承让她还是选择了上大学。再后来就是当大学老师、做企业管理。
经历了很多职业,可无论在什么岗位,刘永教授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事,把事情做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这一品质后来也注入了中地数码企业发展的基因中。
“家国情怀是有价值的。”刘永教授认为,企业家如果具备这种精神,就能感染员工、感染用户、感染很多人,汇聚力量,产生巨变。一如后来国产GIS软件MapGIS一路的辉煌……
“我是不经意间当了企业家。”每每问及创业初衷的时候,刘永教授总是笑谈自己是被别人“绑架”着办了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永教授与吴信才教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识。初识吴信才,这个从广东而来的青年却有着北方汉子的高大身材,在商品短缺的年代,甚至都买不到合体的衣服,一心钻研科学的他又不注重打扮形象,裤子都遮不住脚踝,可他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刚毅与自信深深地吸引了刘永。“事业将我们连在一起。”在后来的路上,刘永教授与吴信才教授相知相伴,既是生活上的灵魂伴侣,又是工作上的亲密战友,在产业报国的道路上并肩奋斗。
在科研攻关的日子里,可以用拼命来形容吴信才教授的工作状态,一个馒头就能在实验室待一天不出来,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所有的周末、节假日都是在机房度过,十几年没看过一场春晚,为了科研事业吴信才遗忘了家庭。而家庭全靠刘永教授一个人承担,一个人带大两个双胞胎儿子,夜里孩子哭闹声此起彼伏不得入睡,孩子生病自己一个人照顾,操持家里里里外外……“当时都找不到他人在哪里,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家。”为了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刘永无怨无悔。
1993年,当时的地矿部在北京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庄严宣布:完全由中国人自行研制的“计算机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取得了成功,一时间,吴信才和他的MapCAD声名响彻全国,各地客户蜂拥而至,要购买软件。“那时没有想着拿这个挣钱,而是想如何让更多的人用上我们国产的软件。”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的发展是刘永教授关心的问题。
在九十年代初,MapCAD计算机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是当之无愧的高科技,报纸上都将“MapCAD研制成功”与“中国运载火箭七年跨出四大步”的消息并列置于头版位置。在当时,一批喜欢科技创新、先进技术的前沿科技工作者成为MapCAD的早期用户,他们都是国家单位中的技术领军人物。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用上便宜又好用的国产软件?刘永教授想到,“号召每个省的用户,一起推广软件,把利润都分给大家。”通过这种模式,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开始主动地推广MapCAD软件,有些人在推广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事业方向,下海经商创办公司,发展成为中地数码的合作伙伴,走上GIS道路,与中地数码共同成长。
1995年,在吴信才教授团队的科研攻关下,MapGIS问世,一举打破了国外GIS软件在我国的垄断地位,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帮助下,MapGIS迅速走向全国。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业务量与日俱增,合作伙伴纷纷劝说、强烈要求刘永教授创办企业,全力以赴投入到国产GIS软件的推广工作来。1998年武汉中地成立,吴信才教授任董事长,主要抓技术创新,刘永教授任总裁,负责企业运营管理。随着服务客户的需要,北京中地、深圳中地、新疆中地等分公司相继成立,中地数码逐渐走上了集团化发展之路。虽然是被人“架”着走上创业的道路,但这又何尝不是她心底那份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驱动呢?
中地数码初创团队
在掌舵中地数码的日子里,技术创新与客户服务是刘永教授心心所念的两点。
贤者预变而变,智者遇变而变。在刘永教授看来,技术一定要走在前沿引领发展,始终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Windows系统还未普及的年代,在DOS环境中成图被当时业界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吴信才教授把这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早期的MapGIS 1.0、2.0创造了这一奇迹,这是世界首创的先进技术,令人惊叹佩服。今天,中地数码历史文化馆中,“一机双屏”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一屏显示地图、一屏显示文本,述说着这段往事。随着Windows的日益普及,基于Windows环境MapGIS 3.0研发成功,早期的底层架构一直延续到MapGIS 6.7,在数字制图及信息建设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在跨行业跨地区应用阶段推出的MapGIS K9,到现在全球共享阶段的MapGIS 10、MapGIS 10.5系列产品,每一个产品的诞生,都走在时代前沿,驱动着产业的发展。
一机双屏
“为客户创造价值,关注客户的利益!”为了进一步推广国产GIS软件,普及GIS技术知识,服务客户,中地数码在全国26个城市巡回开展GIS技术交流研讨会,促进GIS服务深入全国各地。客户服务一直贯穿着中地数码的发展历程,建立辐射全国的MapGIS服务团队,召开用户大会,连续多年开展MapGIS全国巡展、全国服务万里行、二次开发直通车,MapGIS服务人员身影遍布神州大地,真正做到 “MapGIS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
伴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拓展,并且正逐步向信息产业链延伸和渗透。“产业生产模式、服务模式、运营模式都需要进一步创新!”面对产业发展的新态势,中地数码大胆革新,利用互联网与云平台研发线上产业生态平台,聚焦地理信息产业硬件供应、软件开发与信息服务、数据生产、需求,创新模式,实现从开放式共享、融合式共享到生态式共享。现在中地数码正在运营的司马云,打造了依托互联网模式的线上GIS产业生态平台,平台拥有超过20万的注册用户,与5000多家企业,700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聚集了约1万余活跃GIS开发者,上线包含软件及服务在内的交易产品超过2000个。今天累累的硕果实得益于当年的高瞻远瞩。
4、3、2、1……神舟飞船一进入地球大气层,只需4秒,搜救系统就能跟踪到目标。为神舟系列飞船返回搜救提供技术支持的,就是中地数码的MapGIS。多年来,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天宫空间站……我国载人航天不断向星辰大海更深处挺进,中地数码MapGIS一直在背后保驾护航。
实际上,早在我国酝酿载人航天计划的时候,就考虑使用国产GIS平台研制飞船返回搜救系统,中地数码的MapGIS被选中。而事前,中地数码并不知道这一情况,直到西安某部负责人与刘永教授沟通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这是国家大事,再难我们也要完成,不计成本,在所不惜。”接到任务后,刘永教授第一时间组织技术骨干,成立专项团队,驻场研发飞船返回搜救系统,终不负重托。
MapGIS为载人航天保驾护航
“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拥有使命感。”自小听着爷爷教育救国的故事,亲眼见证父亲以赤子之情参与新中国建设,耳濡目染家族代代接续的报国壮举,产业报国的情怀深深刻印在了刘永教授的心里。她所追求的不是眼前的物质财富,而是以科技服务国计民生,以产业报国,计利天下。这份使命感之于她,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灯塔,即使历尽风浪,也一定会向目标远航。
“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一直思考与关注的是整个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寻找企业的定位。”刘永教授认为中地数码要做的就是打造自主的国产GIS软件,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把握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关键!GIS技术创新投入高、难度大,在这条道路上,体量有限的中地数码负重前行,始终坚持。有人曾问她,一件事坚持三十年难不难?“使命在身,难度再大,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她风轻云淡的回答,却道尽了背后的艰辛,当今国际各国都在地理信息产业上追逐角力,如果我们不坚持,这是国家的损失,而不仅仅是中地数码的损失。
使命如磐,唯有实干不负担当。
2000年MapGIS 6.7就支持了Linux内核,随后MapGIS 7.0、MapGIS K9 DCServer系列产品一直致力于跨平台产品的改造。
2014年7月,MapGIS 10实现了全产品线跨平台统一内核改造,并全面适配国产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
2020年7月,MapGIS 10.5九州全国产化GIS平台正式发布。
2021年6月,MapGIS 10.5 Pro九州沉淀了20年跨平台技术,在数据管理、制图可视化、空间分析、服务能力、异构GIS平台成果迁移等方面实现技术跃迁。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份得来不易的“成绩单”收获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凭借自主可控的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统,2021年中地数码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这已是中地数码第五次站在国家技术创新的荣誉巅峰。
“科研成果不是做出来看的,要给社会应用才能实现价值!”是刘永教授和吴信才教授共同的理念。从地质矿产勘查到后来的全国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MapGIS陪伴着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从国土资源信息化乃至现在自然资源信息化,从历次国土调查到现在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MapGIS也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从市政管网信息化、公共安全信息化到现在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建设,MapGIS逐渐深入服务人民生活。中地数码先后承接了几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86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火炬计划项目等,一次次国家重大战略的背后,中地数码都不曾缺席。
“得诸社会,还诸社会,饮水当思源!”见证国家从一穷二白的年代走来,刘永教授比常人感触更为深刻。
为提升国家GIS教学水平,中地数码向全国近300所高校免费捐赠MapGIS软件,与全国260多所高校共建了GIS实验室,与各行业建立了100多个数字制图中心。
为回馈母校,吴信才教授与刘永教授以个人出资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设立“空间信息拔尖人才奖学金”,简称“信才奖学金”,奖掖优秀人才。
为向国家提供了解产业发展的窗口,向社会科普GIS知识,中地数码2005年创办了空间信息领域综合性期刊《GIS时代》,创刊十四年来,从技术、市场、产业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分析、资本运作、生态等多方面给业界以思考和探索。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地数码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并且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MapGIS软件,以支援灾区建设。
在信息化建设中,中地数码多次向国家捐赠MapGIS软件,市场价值逾2000多万元。
在国家脱贫攻坚阶段,中地数码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向莫旗等贫困地区捐款扶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发生以来,中地数码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盟主单位,号召产业界发挥地理信息科技优势支援抗疫,并以MapGIS为依托,在疫情走势分析研判、疫情监测发现、保障国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科技支撑。
在创业的过程中,刘永教授始终不忘承担社会责任,诠释着什么叫产业报国。
“我的兴趣点还是当老师。”刘永教授不止一次对人吐露自己的真实心声。与其说她是企业家,不如说是一位教育家更为合适。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中地数码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企业,更是产学研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刘永教授多年来实现其教育理想的一个载体。
在中地数码,很少听到人称呼刘永教授总裁或者老板,一直以来,人们更多的是亲切地称呼她为刘老师,那股温文尔雅、不凡气度,酝酿于内 、发之于外。“软件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科技创新要以人才为根本。”多年来,她一直注重营造企业人才成长的环境机制,塑造了中地数码独特的“校园式”企业文化,这里毕业生入职就像是从学校进入了新的磨砺战场,这里允许员工试错,在敢想敢做、勇于试错中得到飞速成长。在中地数码成长起来的人才往往备受行业青睐,产业内很多企业的骨干核心都曾有过在中地数码实践锻炼的经历。
“企业的发展让我有了更大的能力,想的是为产业的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刘永教授经营企业时始终心系产业发展。
21世纪初,在我国GIS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社会需求十分旺盛,众多高校相继开设地理信息专业课程,但是当时师资力量极度匮乏,很多高校招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毕业生去当老师,可刚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很难支撑学科的发展,导致学科建设参差不齐。
面对现状,刘永教授在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如何带动GIS专业学科的发展?“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搭建一个平台,集聚重点高校教学资源,年轻的老师能在平台上得到提升。”作为最早踏入GIS行业的一批人,她把科学普及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担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在这样的初衷下,2006年,中地数码联合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三所高校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高校GIS论坛,首届论坛便有多位院士以及众多高校教授专家、学者参会,在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当时参加论坛的高校师生都深受震撼,希望能加入到论坛中来。”刘永教授回想道,到第二届高校GIS论坛时,便有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十所知名学府加入其中,论坛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那个互联网还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高校GIS论坛成为师生获取学科发展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资料、专业教材、名师课程、前沿技术……每一届论坛都凝聚着高校名师的智慧,让参会师生收获满满。冬去春来十六载,高校GIS论坛始终致力于提升GIS教育水平、增进GIS学术交流、丰富GIS应用研究,加快产业发展。通过高校GIS论坛,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子走上了GIS的道路。当年参与高校GIS论坛的一批先行者,即为这个平台辛勤付出,也在这个平台中得到升华成为学科带头人,在高校担当重任,成为国家栋梁,在各自岗位上推动着中国GIS教育与产业的发展。
背后鲜有人知的是,举办像这样大规模、高层次的会议,每场少则也需要近百万的费用支撑,这值得吗?“为人才培养、为学科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的平台和环境,甘愿投入!”刘永教授如是说,回答满是坚毅与无悔。
对于其倾注十数年心血的高校GIS论坛,面对时代的变革,刘永教授有了新的期望。高校GIS论坛将跳出高校思维,让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参与,探索新的内容,使论坛更为贴合产业发展实际,为引导高校学子多元化发展寻找契机。2022年第十届高校GIS论坛将在成都于西南交通大学举办,“希望所有愿意投身产业发展的有志之士,参与到论坛中来,获取新的知识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她表示。
推动高校GIS论坛发展十六载
“企业不能沦为逐利的傀儡!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受惠的不仅仅是中地数码。”踏入GIS道路以来,刘永教授经营企业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为人才培养而奔走。在她的主导下,1998年成立的湖北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逐步发展成为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直至建立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她一直在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从2000年的“MapGIS大学生制图竞赛”到现在的“高校GIS技能大赛”,持续二十年的赛事锻炼了数万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就了诸多优秀作品和卓越人才。为配合国家“653工程”项目的实施,2007年,她主导推行了全国性质的GIS行业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建成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考试体系,积极推动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为我国培养实用型人才。
2016年,刘永教授从中地数码总裁的领导职务上卸任,将接力棒交到了新一代的中地人手中。六年多来,新一代的中地人延续着吴信才教授、刘永教授的产业报国理念,一面向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GIS产品道路不断前进,一面致力于产业生态建设,构建包括“平台自主创新生态—人才生态—司马云生态—合作伙伴生态”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驱动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一代中地人的成绩,她借用“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句诗表达了赞许。
对于花甲之年的人来说,身体最重要,可是刘永教授还是忙在一线,一刻也闲不下来,“如今国家、产业都还需要我,我还要奔跑。”在为国奋斗上,她还像当初年轻时那样有精力。
“我不太适合做企业,是因为我不逐利,比较适合做教育,是因为我对于培养人有自己的见解。”现在的刘永教授选择投入到了新中地教育事业中。
“制约产业发展的其实还是人才!”当前,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恶意挖角”人才流动频繁,刘永教授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向伤害!”对企业来说,培养人才多年,因为人才的离开,科研进度受阻,又需要重新培养人才,极大地增加了隐性成本;对于员工来讲,不断变换工作,自身的技术得不到沉淀,就不可能成为技术领军的人物,而产业极度缺乏的正是技术领军人物。
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年轻人职业规划缺失,对职业发展迷茫,对未来成长没有方向;其次大学院校和企业人才之间缺一个桥梁,产业中实用型人才短缺、竞争力弱;同时,构建产业生态需要不断地有人才的加入。而之所以要做新中地教育,正是为了解决产业的人才问题。
“希望新中地教育成为一个值得国家和社会信赖的机构,培养出的人才能直接到企业上岗,能真正解决产业问题。”目前国家正在整顿教育,刘永教授十分赞同,教育就是要培养人、塑造人,而不能成为逐利的赛场。
2021年5月新中地职业培训学校获批教育牌照揭牌仪式
新中地职业培训学校
对于新中地教育的发展方向,刘永教授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致力于培养软件工匠人才。”现在的新中地教育设立了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制图两个专业,着力培养当前业内企业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新中地教育开设了职业发展相关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引导。每个家庭的教育最大的投资就是孩子的教育,她认为:“希望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能培养他们做人的道理,能对自己的未来和职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规划。”
刘永教授多次强调“招生要筛选!办教育要对学生、对企业、对社会负起责任。”不同于别的教育机构,新中地教育招生并不是只要交学费就可以来学习,从招生环节就严格把关。目前新中地教育招生主要面向:本科以上希望从事软件编程工作方向的学生。此外,新中地教育将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
刘永教授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这不仅仅体现在产业的人才培养上,在家庭教育上,她也是母亲的典范。2021年1月,中央电视台采访石墨文档创始人之一吴冰,报道了疫情之下,石墨文档免费开放使用,用数以亿计的在线文档,把世界连接了起来,彰显了新一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这仿佛是历史的重演,距离1993年地矿部在京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由吴信才教授主持研制的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取得成功,过去了近三十年。从中国第一套彩色地图编辑出版系统MapCAD到中国第一款云Office办公软件石墨文档,三十年斗转星移,吴信才、刘永夫妇与他们双胞胎孩子吴冰、吴洁,两代人初心不改,接续奋斗科技强国梦,伟大的背后是刘永教授作为一个母亲家庭教育的功绩。
刘永教授常说:“企业家一定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这两项,就不能称为是企业家。做企业家一定是要经历磨难、困惑、付出。做企业的目的是造福社会,而不是贪图享受。”如果不是做企业,不是为了国家、为了产业,她可能早已在家牵着孙儿,闲庭信步,赏花观景,尽享天伦之福了,可既然选择这条路,那就要对国家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
回望数十年创业生涯,作为一个企业家,她心怀家国,始终不忘产业报国,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作为一个教育家,她大公无私,不忘育人之责,倾注心血为产业培养输送人才;作为一个妻子,她鼎力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实现着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作为一个母亲,她将产业报国、科技强国的火种传递给了孩子,赓续报国精神血脉,为国家培养了新一代的企业家,在另一条赛道上接力奔跑。青丝践初心,华发终无悔,使命驱动,责任担当,她永远在路上!(撰稿:郑祥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