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3日讯(记者吴曈 通讯员郑祥耀)“中地数码未来几年的战略重心都会是围绕地理信息产业,从GIS产品研发到人才培养再到司马云生态链的打造,形成整个行业矩阵式全方位布局与深耕。”1月13日,在中地数码2022年战略发布会上,中地数码集团联合创始人刘永教授表示。
中地数码总部位于武汉,是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 (GIS) 研究、开发、应用和服务的云GIS软件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三十多年来,中地数码始终保持自主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
研发投入占比增至50%,全面发展自主可控国产GIS软件
“与纯粹的企业不同,中地数码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中地数码董事长吴亮教授表示,三十年来中地数码初心不改,始终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坚守打造自主可控的国产化GIS平台,以自主核心技术的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GIS平台的自主创新始终都是重中之重。
“地理信息平台软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软件,专业性很强、研发难度很高、投入周期又很长。”吴亮认为,发展全国产化GIS,自主可控任重道远。
据悉,近年来,中地数码保持着将每年40%的营收投入到GIS平台产品的研发中,这在科技创新型企业当中也是相当罕见的。吴亮介绍,2022年中地数码将继续加大对研发层面的投入,将这一比例扩大到接近50%。
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的问题。“中地数码要担起产业引领者的责任,持续加强创新投入。”吴亮说。
高研发投入带来了丰厚的科研成果。2021年,该公司推出MapGIS 10.5 Pro系统,构建了全国产化GIS平台和全空间智能GIS平台两大自主可控产品。
“我们将推出新一代空间信息底座。”吴亮透露,2022年,中地数码将进一步加强信创“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全国产化GIS技术体系,打造更为强劲的GIS“中国芯”,同时从全空间、大数据、智能GIS等技术方向持续创新,并将着力推广国产GIS相关标准。
吴亮表示,2022年中地数码将面向国家重大信息化战略,聚焦数字中国、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战略,打造新型时空大脑,支撑数字经济建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地数码董事长吴亮
提供千万元专项资金,强化自主软件人才战略
中地数码被誉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黄埔军校”,新中地教育则是其构建人才生态的重要载体。
目前,新中地教育已与200多所GIS相关院校达成GIS教育合作,包括与院校共建实践平台、职业认证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实习就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技能大赛、创业孵化器、在线云课堂等学习提升平台,已经帮助数千位大学生学习并从事GIS开发工作。
“我们创立新中地教育就是要搭建大学和企业的一个桥梁,希望能解决产业中高端人才短缺、竞争力弱的问题。”中地数码创始人刘永教授介绍,2022年,新中地教育将聚焦地理信息“卡脖子”技术瓶颈和关键人才需求,持续培养与集聚海内外各类人才,形成以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高端服务人才为主体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梯队。
同时,将继续深入与全国高校的合作,形成系统的校外培训机制,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将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并提供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线上注册用户超20万,打造“地理信息产业共享经济生态平台”
地理信息产业活动从核心技术与数据资源,到工程应用,再到各种销售、咨询和信息服务,具有较长的产业链。
中地数码正在运营的“司马云”以GIS平台为核心,打造了全面依托互联网模式的线上GIS产业生态平台。
吴亮介绍,截至2021年12月,司马云已有超过20万的注册用户,与5000多家企业、700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聚集了约1万余活跃GIS开发者,上线包含软件及服务在内的交易产品超过2000个,成交金额破亿元。
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2022年,中地数码将把司马云升级为“地理信息服务的生态平台”,连接和聚集软件开发商、服务商、销售商、系统集成商、跨团队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推动GIS行业传统生产开发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行业应用模式和销售交易模式的变革。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度总产值为6890亿元,同比增长6.4%。专业人士推测,2022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全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万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2022年战略升级的推进,中地数码将真正构建起包括“平台自主创新生态—人才生态—司马云生态—合作伙伴生态”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无论对驱动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实现让人人享有地理信息服务的愿景,还是对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人才培养生态、促进产业资源共享开放、助推产业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将大有裨益。
【编辑:肖翩】
(作者:吴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