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前沿引擎 产业引领丨武汉资环工研院:服务技术创新,培育重大产业
时间:2020-09-28 来源:武汉未来科技城 作者: 点击:

导语:

一家工研院,就是一条产业链。

自2013年成立第一家工研院起,未来科技城数家工研院不断壮大,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次第进入新阶段,拓展新空间。目前累计孵化企业194家,创新团队328个,转化科技成果333项,组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46个。    
“武汉未来科技城”微信公众号特辟“前沿引擎 产业引领”板块,聚焦工研院发展。    

 

近日,法国发布“国家氢计划”,拟在10年内向氢能研发和相关工业投入72亿欧元。而此前,已有14个欧盟成员国制定了详细的氢能规划。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而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资环工研院”),以超前的前瞻性,自2014年开始布局氢产业,如今创新成果累累。

undefined

图丨资环院新基地


资环工研院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武汉市政府联合创建, 是包含技术转移、产品中试、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研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和重大产业培育平台。


该院于2013年9月注册成立,承接了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等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全价值链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研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全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


全面布局氢能源 培育产业制高点

从2014年开始,资环工研院前瞻性布局氢能源产业,从制氢、氢能动力系统、氢能整车,到公共检测平台,创建中国氢能源产业自主品牌,产业商业化应用已初见雏形。 今年5月,首个氢能产业基金落户光谷,一期规模10亿元,推动资环工研院加速氢能源与氢能汽车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undefined

图丨格罗夫氢能轿跑“格兰尼”


高端氢能轿跑、首台“汉产”氢能乘用车……资环院孵化企业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全新正向开发的、面向量产设计的氢能乘用车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四个轮子上的华为”、继高铁之后的“中国新名片”。截至目前,格罗夫共申报专利千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0余项,涵盖多个氢能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确保了格罗夫在续航里程和百公里耗氢量这两个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本月初,资环工研院荣登“2020上半年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全球公开氢能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第六名;资环工研院旗下整车公司格罗夫2019年申报专利1264项,其中发明专利515项,今年5月入选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排名第244名。
undefined
图 | “泰歌号”氢能客车


格罗夫瞄准氢能乘用车开发,而武汉泰歌氢能汽车有限公司则致力于为整车提供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和系统集成控制服务。目前,武汉泰歌已开发出四款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可应用于城市客车与厢式物流车,主导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已在武汉359、272两条氢能公交示范线中运行。2019年7月,氢能动力系统生产基地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年产能1000台。


对于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来说,除了具备研发产品的能力,也要有把控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成立于2017年的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担氢能行业检验检测和检测设备研发的双重任务,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一份”。今年9月,中极氢创获得了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证书,处在发展风口的氢能产业燃料电池电堆检测有了“光谷标准”。

开展产学研服务 全力推进成果转化

针对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产学研创新主体协同明显不够的现状,资环工研院架起高校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


该院旗下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积极组建中国高校成果转化网络联盟,与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1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拓展各类行业协会、研究会、联盟等,错位支撑、资源互补。在与高校建立深度联系的基础上,面向高校开展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培训活动,帮助高校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才,建立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实现。2019年1月至今,已举办20多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主题的培训活动,服务全国453所高校2000余人。


undefined


图丨中部知光组织举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长沙)研讨会

与此同时,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大数据库。针对政府、企业、高校合作,获取一手企业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数据,围绕科技成果、技术专家形成供应数据库,围绕技术、项目形成需求数据库。目前已入库企业真实技术需求2200余条,高校精选专利、成果20000余条,合作服务机构40余家,通过数据合作实现可查询检索专利数据2000多万条、成果数据100多万条,并计划建立覆盖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库。

多年来,资环工研院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服务,全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企业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以地大工程学院马保松教授的非开挖核心技术为支撑,已挂牌新三板,目前市值过6亿元。地大环境学院彭浩博士带领团队研发“水石矿化净水技术”,由该成果转化孵化的企业中地水石,海尔资本溢价进入,目前公司市值达2亿元。


提升研发服务 做好做优软硬环境

依托地大,发挥自身市场化运作能力,资环工研院以三个国家级平台为支撑,面向国内外引进全球高端人才。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市场化、富有创业激情与活力的运营管理团队,在服务孵化企业上克难攻坚、锐意进取,既立足当前求实效,又着眼长远谋发展。
近年来,资环工研院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已建成近5万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总部基地,为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提供平台支撑。筹建湖北省氢能动力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拥有5大平台,已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规划了多个测试平台、生产线一条,一期已投用;建设中地检测实验室,已完成部分公共平台建设工作,并获得CMA资质,目前正在开展相关服务。

undefined


在不断提升配套设施的完整性、功能与品质的基础上,资环工研院逐渐建立起较完备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形成了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研发组织体系。格罗夫项目已形成全球化的产品研发团队,具备从市场调研、产品定义到整车集成、远程监控等关键技术的开发能力。泰歌项目引进同济大学马天才教授研发团队,注入同济大学相关技术核心专利,具备领先的氢能动力系统产业化技术与能力。中极氢创项目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由氢能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共同组成,核心技术团队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


截至目前,资环工研院培育孵化及投资公司共54家,其中有2家企业挂牌新三板,2家启动股改。预计至2021年,将有3-5家孵化投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环工研院还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资环创投天使基金,基金规模1亿元,首批出资款已到位,助力资环工研院投资孵化企业,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当前,资环工研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和重大产业培育平台为目标,发挥市场对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创新创业联动,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并举,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并重,面向全球汇聚资源,力争建设成为最具价值创造、技术转移最为高效、产业培育最为成熟,具备良好示范效应的工业技术研究院




相关链接>>


武汉光电工研院:深入创新源头,服务成果转化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创业服务”和“科技创新”双擎驱动发展

武汉智能装备院: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引领高端产品研发

武汉导航院:聚焦北斗核心技术,专注高精度定位服务



来源丨武汉资环工研院、武汉广播电视台
编辑丨汪慧
校审 | 舒睿



版权所有: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