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 本网记者 明海英/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徐燕 刘妍慧)10月30—31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
来自中巴两国的多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百余硕士、博士研究生与会,围绕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投资与就业增长、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建设与减贫、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经济特区与产业发展、中巴教育合作问题以及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安全与发展等领域的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傅安洲,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吴建民,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投资委员会主任Abdul Samie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傅安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英明决策。目前这一战略己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广泛响应与积极参与,我国周边地区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最迅速、合作最紧密、成果最丰硕的区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宏图,能推动中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更为紧密的区域经贸关系,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傅安洲介绍,在此背景下,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大高校深入开展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精神,于2017年4月成立“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外交等开展更加深入和持续的全方位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和巩固中巴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两国之间民心相通,而且其成果可望在“一带一路”各国和地区产生重要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未来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科学配置资源,健全决策咨询和研究成果报送机制,努力培育打造中巴经济走廊高端智库,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中巴两国文化和教育领域合作日益频繁
国际专家学者论坛阶段,人民出版社编审陈登,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孟生,巴基斯坦政府学院大学(拉合尔)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卓越研究中心主任Khalid Manzoor Butt等学者先后作主题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主任谢小青介绍中心发展历程。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唐俊表示,随着中巴两国经济、贸易的不断开展,两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高校与中国内地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合作项目,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深造,学习中国的文化、语言及专业,同时,大量中国公司到巴基斯坦投资,迫切地需要了解巴基斯坦的文化、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中巴两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推动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往来,有利于中巴经济走廊对人才的需要。唐俊从两国的学术交流与科研机构、中巴语言项目、巴基斯坦留学生项目和教育平台四个方面入手,对两国的教育合作和交流进行梳理研究,为日后中巴两国的教育合作指明了方向。
会议还设有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为中巴两国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平台。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的青年学者李佳朋表示,中巴经济走廊的特殊地位和中国的巨大投入使这个项目从签订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建设好、维护好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双方政府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在李佳朋看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涉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要处理好周边国家的关系,可以通过良好协商,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和域外国家融入互联互通大格局的建设来促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地区稳定。中国政府和企业要坚实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并且要使建设由“大写意”转变为“工笔画”。这要求两国要加强高层交流,建立高效合作机制,积极协商,不断调整发展路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成果要面向整个巴基斯坦,应深化中巴双方经贸合作,切实缓解巴方贸易逆差的问题。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培养中巴经济走廊的相关技术人员,加强中巴经济走廊对普通百姓的惠及作用。
据悉,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丝绸之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际合作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