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极氢创:“双线作战”打响燃料电池检测设备进击战
时间:2021-06-10 来源:司玉国 高工氢电 作者: 点击:
  燃料电池行业的深入发展与燃料电池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提升了检测市场的需求。无论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是电堆、系统企业,都在加快引进检测设备,为出厂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进行把关。在这一需求驱动下,一批背景雄厚的企业涌现燃料电池“江湖”,表现卓越。

  其中就包括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称“中极氢创”)。
  这家公司去年拿下华中地区燃料电池领域首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证书,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检测范围最齐全的第三方氢能动力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同时,其还是国内同类机构中第一家具备自主研发检测设备能力的平台,已实现设备产业化及对外销售。
  在第六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 2021)上,这家“双线作战”的公司携10kW、100kW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台等产品惊艳亮相,成为展会现场一道亮丽风景。

              



拿下华中首张CMA认证资质


中极氢创成立于2017年6月,坐落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光谷,由武汉市政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共建。
中极氢创致力于建设国家级氢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氢能动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成果孵化平台、测试验证平台及行业服务平台。目前,主要开展燃料电池测试设备研发及氢能动力产品检测服务,其他平台也已在陆续建设。
现阶段,中极氢创已建成氢能动力产品检测实验室,具备从单电池到200kW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膜电极、双极板、碳纸等)、20kW-200kW燃料电池系统及DC/DC、氢气子系统、空压机、加湿器等核心零部件检测能力。
“我们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检测设备覆盖功率比较广,从10W到200kW都可以做;检测项目也比较有深度,可细化到催化剂、碳纸、气体扩散层,并出具检测报告。” 中极氢创董事长兼总经理刘超告诉高工氢电,目前国内能够做到材料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尚少。
显著的竞争力,让中极氢创深获市场青睐。目前,其已完成不同客户多种型号的燃料电池产品的测试。去年,中极氢创还成功获得由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签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证书,使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了法律效力,使整个公司成为氢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的见证者和有力推动者。今年6月,中极氢创承建的湖北省氢能动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顺利通过验收。



打造氢能源技术研究、产业孵化中心

中极氢创还是国内同类机构中第一家具有自主研发检测设备能力的平台。目前,其已陆续开发了100W~200kW电堆测试台、20kW~200kW系统测试台、电堆活化台、电堆气密性测试装置、空压机测试台、氢气循环泵测试台、引射器测试台等设备。
日前,中极氢创自主研发的百千瓦级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台交付客户使用。该设备可实现气密性试验、氢气泄漏量试验、许可工作压力试验、过压试验等数十项安全性测试,以及电堆活化试验、模块运行试验、持续和短时电功率试验、不同条件下的极化曲线试验等一系列的性能测试,累计检测项目高达40余项,能够为客户的电堆研发和生产提供全面的测试验证及出厂检验。
此外,该设备可稳定运行5000小时无故障、3000小时的超大数据存储,为电堆的耐久性测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备自动生成报表一键导出功能,极大降低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该设备还可以基于模块化设计,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可定制化产品,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中极氢创既可提供检测验证服务,凭所拥有的CMA认证资质为客户提供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又具备了检测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整体看,它在短时间内证实了自身实力,已成长为国内燃料电池检测领域的一支劲旅。不过,该公司在自身定位上并不拘囿于此。它的风格是稳健前行、志存高远。
刘超表示,现阶段,我们稳中求进,不完全追求销售收入,更专注技术研发,追求质量和客户体验,在稳中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公司终极定位是逐步成长为一家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的平台,通过不断专研检测设备与检测技术,为行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联合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同打通氢能产业生态链,推动氢能源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发、从关键技术突破到战略产业培育,打造成氢能源技术研究、产业孵化中心。


不惧挑战,迎接示范城市群发展机遇

中极氢创在自身发展上有“远大谋略”,对国内检测设备领域尚存在的挑战实际上也有较为清醒的认知:
其一,国内燃料电池检测设备的检测精度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其二,国内检测设备在设计与集成过程中,关键部件还依赖进口,类似芯片,有被卡脖子的风险;其三,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没形成一定标准,厂商在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上各自为战,限制了行业发展的进度。
此外,燃料电池检测设备还停留在研发环节,已走到生产量产阶段的企业比较少,这种局面使客户对产品的各种检测要求都集中在一台设备上,影响了检测设备的专业性。
对于这些挑战,刘超建议国内同行企业进行联合研发,共同突破“卡脖子”难题;相关机构加快产品的标准化探索与研究;推进检测设备成本下降,进而以“起量”的方式打破“一台设备当几台设备用”的局面。
他相信,产业发展不会被短期困境“扼住喉咙”,在示范城市群政策推动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燃料电池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年上半年,示范城市群名单仍未落地,有的企业持观望态度。中极氢创逆势上行,为打造自身影响力,对京津冀、长三角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展开地毯式覆盖,已为迎接示范城市群出台而释放的市场需求做好了铺垫。



版权所有: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