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聚集全国300多所高校科技成果;线下,年举办20余场大型转化活动。让科技成果与企业面对面,促进优质专利落户武汉。记者17日从全国首个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平台获悉,至今年6月平台获批满2年,去年一年促进科技成果年直接签约投资逾20亿元。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创新型企业。在刚刚发布的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企业中,这家企业在一批巨无霸企业中冲出重围入选。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副总经理王少培介绍,平台促成了上海同济大学氢能源技术部分成果在武汉格罗夫落地。2019年,平台帮助格罗夫申请专利1500多件,今年规划专利申请也在1000件以上。
据了解,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为全国首个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平台,2018年6月获批,目前已建设达2年。平台由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建设。
目前平台与全国300多所高校、200多个城市、40余个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平台数据库可查询检索专利2100多万条、成果100多万条、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专家30000余名。
“高校专利众多,但是很大一部分无法与市场对接,科研成果无法落地。” 王少培认为,平台一方面聚集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面向全国高校院所发布技术需求,搭建高校成果与企业对接的桥梁。这两年,平台特别围绕关键领域技术,结合武汉的战略产业,选择运营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据介绍,除了线上平台,试点以来,平台还组织多场科技成果与企业面对面对接活动,涉及医药化工、机械电子、汽车零配件等行业。去年一年,共举办20余场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如“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华创会海智助力“芯驱动”专场、“海智专家荆楚行”等,直接签约投资金额达20余亿,投资带动金额过100亿。
据悉,今年4月,教育部科技司推荐全国数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典型经验,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营运的高校运营(武汉)试点平台获肯定。(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