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焰新: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0-05-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点击: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 今年,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作为汇聚大量人才与科技资源的智力高地,高校正在“扶志”与“扶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几年,学校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结合定点帮扶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从‘智力+、科技+、平台+、资金+、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就高校助力脱贫攻坚、本科教育等问题接受新华网采访。

    王焰新解释说,“智力+”就是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把智力留在扶贫定点区域;“科技+”即发挥学校在地质、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在科技服务、地质旅游、科技咨询、生态修复、特色农业等领域给予支持和帮助;“平台+”即通过建设野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当地发展;“资金+”即除直接投入扶贫资金外,通过招商引资、项目落户、校友资源等多种形式为定点区域引入资金;“文化+”即通过信息的传播、文化的宣传和业余生活的丰富,通过理论热点面对面、为干部群众举行科普讲座、帮扶当地中小学、送书下乡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我们正在梳理这几年扶贫工作的经验,建立从‘输血’到‘造血’的长效机制。”王焰新表示,今年学校从制度设计、机制优化、人才支持、科技支撑、资金投入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加强。目前学校正在围绕“美丽中国、宜居地球”进行研究型大学建设,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继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贡献。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我们今年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教研最基础的细胞单位,是教学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织结构。”据他介绍,学校将2020年定为“治理能力提升年”,将继续采用“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治理能力。与此同时,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按照学生成才诉求和成长规律来布局教育教学资源。此外,学校继续推进一流本科建设,以专业、课程、教材为突破口,推进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医学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采访中,王焰新认为,医学地质学已发展成一门研究地球物质和地质过程与人类、动物健康关系的学科,以有益或有害健康的地球物质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来源、时空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揭示地质与环境因素对人类和动物疾病地理分布的影响。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开展这一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

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王焰新介绍,目前学校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联合开展兼具临床与心理学的专门人才培养,如临床心理学硕、博士。“这种学科交叉、医教融合、协同育人正是积极对接社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专兼结合的有益尝试。”


版权所有:武汉中地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